近日,白馬橋鄉村民吳某到法院起訴稱,自己家的母牛走丟了,後他在相鄰的村民黃某的牛場裏發現了他的母牛,而黃某則稱這頭母牛是他自家養的,二人爲此一直僵持不下。在調解過程中,雙方都能講出母牛的部分特征,但僅憑這一點特征無法判斷母牛的歸屬。
白馬橋法庭受理了該案件後,由于該案件特殊,如果要查清事實需要雙方當事人取各自牛的血液以及引發爭議母牛的血液送至北京一家鑒定機構進行鑒定,其訴訟成本太大,遠超一頭牛的價值。爲方便當事人,做到案結事了,承辦法官深入基層調查過後,得知黃牛等家畜在天黑時有自行回家的動物習性,于是與當地司法所所長以及村幹部聯動調解,提議將牛放養在外,不進行拴繩和引導,等其自行回到誰的家中,牛的所有權就歸誰。這個辦法得到了雙方當事人的一致同意。
第二天一早,在承辦法官、司法所工作人員和村幹部的見證下,吳某和黃某一同將母牛放養至野外,並耐心等待母牛“回家”。直至傍晚,母牛在吃飽喝足後才慢慢悠悠地回了吳某家中。對這個結果,雙方當事人都表示沒有異議。
承辦法官爲減輕當事人負擔,深入基層調查,巧斷牛的歸屬,最終化解矛盾糾紛,獲得當地群衆的一致好評。
(何超 樊葶芸)
本文来源于上饒新聞網[www.srxww.com]